中国电池市场逐渐被外企蚕食,如何应对成当务
发布时间:2016-04-05 15:14点击数: 次 编辑:admin近日,LG化学与上汽签署电池供应合同,至此已有3家中国车企将电池供应的“大蛋糕”交到了LG化学手中。上汽、一汽、长安,这3 家车企在中国国内的乘用车销量总计1024万辆,占据60%的市场份额,未来可能带来的电池订单量也将非常惊人。此外,LG化学还计划向观致汽车未来推出 的混合动力车供应电池。观其成效,LG化学可谓是先行了一步,在进军中国市场的战略中占据了有利地位。从电池出口到电池当地化生产,从近两年LG化学的动 态可以看出,其中国市场攻略速度明显加快。
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增长速度加快,电池的需求也势不可挡。咨询机构Navigant研究公司指出,2013年全球乘用车用锂电池市场 规模为32亿美元,2023年将高达241亿美元。另一方面,无论是技术本身,还是出于稳妥考虑,或者仅仅是心理因素,车企往往更愿意选择国外的电池供应 商,特别是已经在海外车型上有电池搭载经验的电池厂家,LG化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虽然搭载LG化学电池的雪佛兰沃蓝达2011年发生过起火事故,但近 几年一直风平浪静,且沃蓝达的销量也在逐渐提升,在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名列前茅。随着沃蓝达的成功,LG化学在车用电池领域进一步巩固了地位,并逐 渐将触角伸向全球,包括中国。
市场咨询机构IHS预测称,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,中国电动及混动车市场销量将由2013年的3.3万辆增至2020年的65.5万辆,将出现近20倍的增长。不独LG化学,三星SDI、SKInnovation、日本松下、德国大陆集团等也看到了中国电池市场的巨大商机,当然不会轻易放过。通过当地化生产,降低成本并获取当地政府支持就成了一个惯用模式。近年来,国外电池厂商在中国投产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,给了中国电池生产商更大压力。
在海外厂商的积极进攻下,中国电池市场逐渐被蚕食,留给中国电池生产商提升技术、产量的时间已经不多了,慎重思考应对之策成为当务之急。